今天是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一 邮箱 地图 电话 公众号 EN
  • 新冠肺炎
  • 消毒
环境所离休干部王子石获“百年初心——老党员的故事” 优秀征文作品奖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环境所人事处组织离退休老党员参加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离退局组织的“百年初心——老党员的故事”征集活动,我所的离退休干部王子石、陈昌杰、蔡诗文、潘顺昌、曲建翘和李信和等6位老党员积极投稿参加活动。老党员们分别讲述了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以来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突出贡献的故事,教育和引领我们广大干部群众守初心、担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疾控中心共有12篇稿件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离退局推荐至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老干部活动中心参与评选,环境所的6篇稿件全部入选,其中王子石同志的《水碧无尘埃 长流尽开颜》稿件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其他直属机关单位的4位老同志稿件被评为“优秀征文作品”。                                                                                                        

 

水碧无尘埃  长流尽开颜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  王子石 

  1924年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群众身处苦难深渊。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加上连年的滹沱河河水泛滥,村里人有地不能种,生活非常艰难,都纷纷外出谋生。 

刻苦学习 奠定基础 

  直到我10岁时,母亲才送我到本村小学读书,断断续续读了几年小学。16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成为本村小学一名临时教员。1941年,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我来到了当时的北平,并经老乡介绍,成为北平燕冀中学的一名旁听生,初中二年级通过插班考试成为正式学生,后又考入汇文中学读高中。我以优异的成绩,一路读完初中、高中,并多次获取奖学金。1949年,我考入沈阳国立医学院。 

  19492月,沈阳国立医学院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并改为军事编制,我也参军入伍。在学校,我结识了一些进步青年和共产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我的思想发生着巨大的转变。我先是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外围组织进步青年同盟,后又加入共青团。19507月,我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把自己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由于连年的战争和灾荒,卫生条件恶劣,疫病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国家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对改善人民卫生状况,提高人民卫生知识水平,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消灭传染病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国家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中国医科大学开始设立卫生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我当时正在读大二,虽然从小就怀着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梦想,但我没有任何犹豫,无条件服从国家安排,从医本科转到卫生专业学习。大学毕业后,我继续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学业。1953年毕业后,我留在中国医科大学卫生系任助教,与新中国卫生专业一同成长。 

  19558月,根据组织安排,我前往前苏联列宁格勒公共卫生医学院学习,专攻环境卫生专业。在苏联4年的系统学习,让我拥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特别是对环境卫生学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也奠定了我日后的研究基础。 

关注水系 推进健康影响调查 

  上世纪60年代,我主持开展了苯胺及苯乙烯在地表水最高允许浓度的研究。这项研究是我国最早开展的有害物质在环境中最高允许浓度的研究,为我国开展环境中有害物质卫生标准研究制订工作积累了资料,提供了依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人民健康管理、环境卫生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了国家发展规划。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带领我的团队,对渤海、黄海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在项目实施的三年中,我多次带队深入现场,对沿岸36个监测点接近128万人进行了健康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解环境污染状况以及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和我的团队共采集了包括头发、人体脂肪、人乳、尿等生物样品以及海产品、海水、粮食、饮水等环境样品超过1万份,并对所有样品中铅、镉、汞、砷、DDT以及六六六等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此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应用多种生物指标对健康进行评价的研究工作,当时国内外从未有过。这项研究在科学严谨的设计框架下,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得到完整可靠的资料,数据处理和结论推断严密。研究得到的数据及结论,为国家制订渤海、黄海污染防治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获得了卫生部甲级科学技术成果奖。 

广泛调研 确保饮用水安全 

  人每天都要喝水。生活饮用水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的生活饮用水标准,代表着这个国家饮用水的水平。由于饮用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个低剂量长期慢性影响,如何让国人喝上更加健康的水,保证国人一生饮水安全,是摆在制订标准的人面前的一道考题。中国地域辽阔,水质差别大,水资源数据采集及分析困难重重,需要研究者付出极大的耐心。我带领着我的团队一起,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总结,对国内饮用水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查阅并翻译大量国外资料、比对世界卫生组织《饮水水质准则》等国外标准,创新性地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有力推动了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发展。1985年,我牵头完成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正式颁布实施,并获得卫生部乙级科技成果奖。为了确保这个标准的顺利实施,我和我的团队还组织编写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测方法,为标准中有关指标建立了配套的测定方法,并组织编写了标准解读、宣传材料。在此后的21年中,这个标准一直为国人的饮水安全保驾护航。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享有安全用水是人类享有的一项根本需求。1981年至1990年,联合国倡导制定了第一个水与卫生十年行动计划。为落实我国参加的《国际饮水供应与卫生十年规划》,原卫生部及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开展了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与水性疾病调查。因在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污水处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我担当了这次调查的负责人。接到任务后,我组织有技术条件的省市,确定调查项目,编写调查提纲。经过5年的调研,共获得了200多万个有效数据,建立了全国和各省的水质数据库,绘制了有85幅地图组成的大型《中国生活饮水地图集》,为我国饮水改良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项研究获得了1989年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 

应对灾害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1951年的辽宁特大洪水灾害、1966年的邢台地震灾害,我作为队长,率领救灾医疗队,深入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情已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规律。1966年邢台发生地震。卫生部组织包括来自中医研究院、医科院以及北医等单位在内的54人,组成邢台地震灾区卫生医疗队,承担卫生防疫及医疗任务,由我率队,赶赴灾区。到达灾区后,抓紧时间搭好帐篷,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由于当时的老百姓的文化和生活水平都很有限,加上缺乏必要的卫生常识,地震后很容易对水源造成污染。在我的带领下,全体队员就靠两条腿和一张嘴,挨家挨户进行卫生防疫知识的宣传。卫生医疗队在进行宣传的同时,开展治疗救治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实现了中央要求的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196019741975年,我先后三次率领工作队深入昌平农村、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和山西昔阳县,指导农村地区开展饮水、粪便管理、改水改厕、改畜圈等工作。 

  在接到率医疗队支援西北农村任务时,正好赶上我的女儿在插队,儿子小学刚毕业,爱人胳膊骨折,家庭负担可以说非常重。谁家能没有困难,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我放下自己的小家,肩上扛起责任,带队出发,直奔敦煌。在人烟稀少的西北地区,有时骑着骆驼走一天也许只能走访一户,屁股被颠得肿痛,连坐都不能坐。我和队员们走访的有些地方,连当地公安人员都未涉足过。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与队员们从未退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支援西北任务。 

走出国门 开展国际交流 

  新中国成立后,让世界了解中国在卫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非常重要。1972年,我作为中国代表团科学专家顾问,主持起草了中国代表团大会发言、分会发言以及应对方案等相关文件材料,并参加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向世界展示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1976年,我赴美国进行了环境科学考察。回国后,撰写《赴美参观考察报告》中环境与健康部分,介绍美国相关领域情况,并对国内环境与健康领域的发展建设提出建议。 

  1980年,我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理事会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的专家组会议。通过会议,了解国际对潜在有毒化学品的研究动态,获取经验,为在国内开展该项研究打下基础。回国后,我就成立了潜在性有毒化学品研究室。 

多方联络 筹建环境卫生监测站 

  从事科研工作,硬件设施是必不可少的。1975年,根据国务院精神,卫生部决定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站。筹建工作由我牵头负责。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奔波于相关部门之间,为建设环境卫生监测站筹集资金;穿行在北京的多个区县,为建设环境卫生监测站选择地点;倾听不同专业实验室的特殊要求,设计工程方案;亲赴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进度,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组织协调工程的方方面面,终于将规划变成了现实。 

社会兼职 增加学术影响力 

  我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预防医学专业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环境保护专业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卫生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环境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部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环境卫生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一届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卫生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环境卫生学会委员,医学百科全书环境卫生分卷编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发挥余热 离休不离岗 

  离休后,我还一直关心着环境卫生事业和环境所事业的发展。国家培养了我,我要尽一切所能回报国家和社会。提高人们的卫生水平,做好防疫工作是我一生的追求。 

  虽然年过九旬,我仍然坚持学习,关心国内外大事,按时参加离退休支部的党员活动,缴纳特殊党费,向组织提出合理化建议。我酷爱书法绘画和篆刻,曾多次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和原卫生部离退局举办的各种书法绘画比赛,并获得多个奖项。 

  作为《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志》审稿人之一,我在审稿时写到,《所志》记录了环境所近70年来复杂的沿革以及取得的成就,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光荣传统,留下了非常宝贵资料。每代人都有每代人自己的历史使命,特别是现在,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与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时代赋予了环境所更重的社会责任,也给环境所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期待着环境所的同仁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发图强,攻坚克难,不忘历史、不负未来,为国家的环境卫生事业续写新的篇章。 

  20197月,我受邀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制作的大型系列专题访谈节目《人民的医生——我从医这70年》节目的录制,其中第19集《水碧无尘埃  长流尽开颜》是我的专辑。我只是第一代卫生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我的人生经历,也真实的记录了我国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 

  201910月,我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我颁发了“杰出贡献奖”奖杯和证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衷心感谢党,也为祖国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