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一 邮箱 地图 电话 公众号 EN
  • 新冠肺炎
  • 消毒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环境所张流波研究员援塞工作纪实

    2014年,一场维护国际友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战斗在西非打响。面对埃博拉病毒肆虐,面对祖国召唤,作为疾控人的国内著名消毒专家张流波研究员临危不惧,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时刻准备着 抗击防埃
    埃博拉疫情在非洲西部大面积暴发之后,张流波研究员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定为第一批公共卫生专家,随时待命前往西非。待命期间,他查阅了大量的埃博拉病毒资料,撰写了埃博拉疫情的防控应急方案,参与制定《中国CDC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和手卫生指南》、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2014年第二版)相关技术方案、南京青奥会埃博拉出血热应急方案等。
实验室改造 责任重大
    9月16日,环境所消毒检测中心张流波研究员作为“中国CDC移动实验室检测队”一员启程赴西非国家塞拉利昂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抗埃之行。
    “中国CDC移动实验室检测队”是我国首次建立的赴外公共卫生检测队伍,这支队伍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在短时间内将原塞中友好医院改造成符合收治埃博拉留观病人的传染病医院和能够开展埃博拉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作为这支队伍的首席消毒学专家张流波研究员负责的院感控制和防范实验室病原泄露与污染则是这次改造工作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他身上的责任和压力重大,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小的疏忽和遗漏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甚至造成重大的国际影响。
   
埃博拉防控 义不容辞
    就在检测队出发前不久,张流波研 究员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但在接到卫生计生委和中国疾控中心的援塞指示后,他克服身体和年龄上的巨大困难,立即投身到我国援塞的队伍中来,为埃博拉病毒检测提供消毒安全,为检测队自身健康安全保驾护航。他说,非洲是我们中国的老朋友,援塞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染病防控,更是一项政治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疾控人,我们义不容辞。
    夜以继日 毫不懈怠
    在塞拉利昂的日子里,连日的奔波以及生物安全防控的巨大压力,使得张流波研究员的血压不断攀升,但他仅服用了简单的降压药之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他的思绪始终围绕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每一个环节。总理给援塞队员慰问信上确保“绝对”安全的嘱托,中心领导临行前的万般叮嘱,让他一刻也不敢怠慢。
    在塞拉利昂长达两个月的工作中,鉴于消毒工作的特点,张流波研究员先后在指挥组、检测队的后勤保障组、技术保障组工作,既参与实验室规划改造和实验流程的确定,又承担检测队吃、住、行卫生安全的技术保障、实验室消毒和安全的技术保障工作,作为检测队最老的队员年过半百还直接参加摘洗蔬菜、餐具清洗消毒、驻地消毒灭蚊药喷雾等体力活。
    在塞工作中,张流波研究员与检测队钱军队长以及张晓光等一行四人,受美国疾控中心相关专家邀请,不畏路途艰辛,驱车四百余公里,前往美国疾控中心位于博城的实验室进行了学习和交流,积极总结了美国CDC在野外工作条件下开展病原微生物应急检测的工作经验,坚定了他们对我国赴塞实验室硬件条件和检测能力的信心。
   
综合疫情 建言献策
    张流波研究员凭借雄厚的专业实力,以及丰富的防疫现场经验,为检测队提供了大量的疫区防控保障建议。他提出消毒在传染病防控中至关重要,但要科学消毒,防止消毒过度。建议检测队后勤保障人员要为队员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和充足的轮休时间,合理安排饮食,确保队员获得丰富的能量和营养。鉴于感冒和因疟疾出现的发热症状,难以与早期埃博拉感染相区别,需要进行隔离观察的情况,他提出设置赴塞队员疑似感染监护室,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我赴塞队员可在环境相对独立、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监护室进行监护观察,一方面可以缓解队员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可避免队员在高度紧张情况下误操作导致增加暴露和感染的风险……
    在两个多月的援塞工作中,张流波研究员充分展现了一名老党员的民族心和责任感,凡事深入一线,工作细致入微,搜索着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实现了援塞医护人员“零感染”。如今,他的事迹感染和影响着许许多多的疾控人,他的援塞抗埃英勇“战斗”事迹充分体现了中非之间“患难见真情”的友好关系,他不畏艰辛,不惧危险,展现了疾控人为人民健康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他是我们疾控人心中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