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一 邮箱 地图 电话 公众号 EN
  • 消毒
  • 标准
当前位置:
王先良

王先良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学历及获奖经历
  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获得湖北省高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参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
  工作经历
  2006-7至2015-12,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2006年任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助理研究员,2009年任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2016-1至今,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工作,2016任环境健康防护室副研究员,同年6月任环境健康防护室主任/研究员,2017年任硕士生导师,2020年任室内环境与健康监测室主任/研究员,2022年任博士生导师。
  个人经历及担任职务
  2012年03月-2012年03月,作为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估高级访问学者赴荷兰RIVM研究院访问;2014年05月-2014年07月,作为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高级访问学者赴瑞典UMEA大学访问。
  2014年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2016年获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年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年获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
  室内环境流行病学、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环境表观遗传学
  从环境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借助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思路开展室内环境因素的健康风险评估、环境健康风险综合防控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通过DNA甲基化平衡失调等表观遗传机制通路,研究环境健康因素的新型健康危害效应和风险防控机理;针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个体防护需要,研究各种典型环境危害因素的健康风险评估实用技术;围绕公众环境健康防护实际需求,从系统综合防控理念角度,研究打造公民环境健康防护素养培育技术体系,针对典型危害因素、典型活动区域、典型敏感人群和主要健康危害效应等,研究室内、室外环境健康防护理论和实用技术,追踪调查评估我国环境健康防护社会需求和发展走向。
  过去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
  围绕环境健康危害防控基础创新需求,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科研工作。①提出污染因子对人类基因甲基化稳态干扰能力是其健康危害内在属性的论点:率先创立一种污染物去甲基化新型健康风险定量评价新技术,污染物的综合去甲基化能力成为环境健康风险管控关注的新靶点。②探索了流域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特征污染物二阶段筛选技术方法,流域水污染暴露区域划分方法;开展了综合环境遗传毒性监测案例研究。③创新了环境健康问题调查基础理论:提出了环境健康传导链特征分析是设计区域环境健康调查方案的技术关键,“四大功能”角色定位以及“九步运行”实施机制。④积极参与环境健康管理技术支持:参与完成中国环境与健康宏观战略研究工作;参与编写完成了“十二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等;助力环境健康工作条例纳入环境保护法。⑤创新和拓展环境健康防护业务工作:明确了环境与健康防护宣教,环境与健康防护技术研发和效果评估,环境与健康应急防护技术服务等三大方向。牵头启动了典型城市室内环境健康影响调查评估等。⑥大力推进环境健康促进与风险交流:负责运管环境与健康微信号,打造我国环境健康素养培育技术体系;启动第一届环境健康宣传周,所在团队被评为2017年度顶级学科宣传团队。
  已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gineering, Indoor Ai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文章总被引百余次。发明专利5项,主编专著4部,参与编写多项重要咨询报告。
  代表性论文及专利:5-10篇中英文,影响因子从高到低排列
  1Yan Qian, Xiao-li Wang, Zhan-lu Lv, et al, Quantification for total demethylation potential of environmental samples utilizing the EGFP reporter gen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6, 306, 278-285. [通讯作者,14.224]
  2Fan L, Wang J, Yang Y, et al. Residential airborne culturable fungi under general living scenario: On-site investigation in 12 typical cities, China. Environ Int. 2021;155:106669. [通讯作者,13.352]
  3Wang X, Wang J, Shen J, et al. Facilities for Centralized Isolation and Quarantine for the Observa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Engineering (Beijing). 2021;7(7):908-913. [第一,12.834]
  4Zhu YD, Li X, Fan L, et al. Indoor air quality in the primary school of China-results from CIEHS 2018 study. Environ Pollut. 2021;291:118094. [通讯作者,9.988]
  5Pan L, Wang J, Wang X, et 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public places. Environ Pollut. 2022;292(Pt B):118273. [第三,9.988]
  6Zhu YD, Fan L, Wang J, et al.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residential PM2.5 and PM10 concentrations in China: National on-site survey. Environ Res. 2021;202:111731. [通讯作者,8.431]
  7Zhu YD, Han X, Wang XQ, et al. Effect of the phthalates exposure on sex steroid hormones in the US population. Ecotoxicol Environ Saf. 2022;231:113203. [通讯作者,7.129] 
  8Yang YY, Fan L, Wang J,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osure assessment of household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in China. Indoor Air. 2021;31(5):1391-1401. [通讯作者,6.554]
  9Li X, Fan L, Wang X, et 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and children exposure assessment of 13 metals in household dust in China: A big data pilot study. Indoor Air. 2022;32(1):e12943. [通讯作者,6.554] 
  10Wang X, Yan X, Yang Y, et al. Dibutyl phthalate-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induces splenic injury in mice and the attenuating effects of vitamin E and curcumin. Food Chem Toxicol. 2020;136:110955. [第一,6.023]
  发明专利:
  1.环境水体致TK6细胞染色体损伤遗传毒性检测技术及应用. CN201510242537.3.
  2.河流污染特征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人群暴露区域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CN201510242540.5.
  3.基于致癌风险的流域水体特征污染物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CN201310369559.7.
  4.环境水体致基因突变的遗传毒性检测技术及应用. CN201510242538.8
  5.一种污染物致DNA去甲基化能力定量检测方法. CN201010219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