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一 邮箱 地图 电话 公众号 EN
  • 新冠肺炎
  • 消毒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CCEH2019第一会场-环境化学物质的健康效应专题会议顺利召开

   为加强环境与健康学术交流,促进环境与健康学术发展,第二届环境与健康大会第一分会场-环境化学物质的健康效应专题会于2019年6月12日上午在深圳顺利举办。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戴家银研究员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唐宋副研究员担任第一会场“环境化学物质的健康效应”的召集人。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玉新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处倪大新研究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夏彦恺院长和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邹云锋院长分别主持会议。本会场邀请来自高校与科研机构12位报告人就环境化学物质的健康效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热烈深入的研讨。 

 

专题会议主持瞬间

 

  来自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郑玉新院长做了《交通来源大气污染物的健康效应研究》的报告。郑院长展示了新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成果,在不同生物标志物对交通来源大气污染物不同组分暴露人群的健康效应的研究中发现,交通来源的大气污染能够显著影响学龄儿童肺活量的增长,并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暴露的动物实验将该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

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玉新院长主持并进行报告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金永堂教授进行报告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金永堂教授做了题为《空气污染的表现遗传效应》的报告,重点介绍了空气污染对母体呼吸道、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影响,同时介绍了正在进行的关于交通空气污染问题相关研究工作。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闫美霖博士进行报告

 

  来自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闫美霖博士做了《采用干预研究探索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的报告。闫博士主要介绍了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干预研究的特点,特别是牛津街研究项目中行走暴露对肺功能、动脉硬化等效应的影响。长沙远大城研究项目中PM2.5和臭氧浓度对健康指标的影响,同时评价了口罩在污染天气下对细颗粒物健康损伤的防护作用,为探索空气污染干预研究提供了有效机制。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邹云锋教授进行报告

 

  来自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邹云锋院长做了《多环芳烃暴露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对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的影响》的报告。邹院长介绍了PAHs暴露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与IMN发病的关联研究,研究结果提示PAHs暴露可能是IMN发病的危险因素。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德祥教授进行报告

 

  来自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徐德祥院长进行了《孕期1-硝基芘暴露诱发胎儿生长受限的胎盘学机制》的报告。徐院长介绍了孕期母体1-硝基芘(1-NP)暴露对胎鼠宫内生长发育和出生后行为发育的损害作用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孕期1-NP暴露诱发宫内生长受限和出生后认知发育受损,胎盘是其毒作用靶器官,同时孕期抗氧化剂补充能够有效阻止1-NP诱导胎盘发育迟缓和胎儿生长受损。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夏彦恺教授进行报告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夏彦恺院长做了《生命早期环境暴露综合评估的意义》报告。夏教授详细介绍了研究样本采集种类、信息采集、监测数据应用、内外暴露的数据采集等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建设博士进行报告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建设博士做了《全氟烷基化合物替代品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的报告。王建设博士主要介绍了PFOA替代品(F-53B,PFECAs)在环境介质、生物体和人体分布特征及替代品(PFECAs)的毒性及其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力的特点。结果表明全氟烷基化合物替代品的毒性高于PFOA,因此PFOA替代品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王守林教授进行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王守林教授做了《肝外代谢酶与环境化学物的靶器官毒效应》的报告。王教授介绍了靶器官毒效应及其意义、代谢对靶器官毒效应的影响,系统研究了肝外代谢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展示了肝外代谢酶与靶器官毒效应等研究的成果。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韦艳宏教授进行报告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韦艳宏教授做了《典型卤代阻燃剂的血管发育毒性研究》的报告。韦教授指出化学品毒性测试指南中缺乏血管毒性测试,韦教授科研团队利用全球污染严重的卤代阻燃剂建立了低剂量污染物对血管发育影响的测试方法,并利用其研究污染物暴露的血管干扰效应与发育毒性。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赵美蓉教授进行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赵美蓉教授做了《磷系阻燃剂毒理学效应及暴露风险》的报告。赵教授介绍了有机磷阻燃剂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多重内分泌干扰效应以及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重点讨论了有机磷阻燃剂通过干扰机体脂代谢导致胆固醇积累,指出其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相关。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胡建英教授进行报告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胡建英教授做了《环境中抗LXR活性物质的鉴定及其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报告。胡教授详细介绍了抗LXR活性物质的鉴定方法并分析了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研究利用表达的LX受体筛选室内灰尘中能够与之结合的化学物质,通过高分辨质谱检测,鉴定出三类物质,进一步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验证其能够通过影响LXR活性从而形成动脉斑块,为动脉硬化硬化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有力的证据。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马娟博士进行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马娟博士带来了《空气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及其理化性质影响机制》的报告。马博士详细介绍了大气细颗粒物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评价方法,利用其研究空气颗粒物造成肺部炎症反应机制。

  本场会议就环境中存在的多种不同化学物质特别是新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暴露情况以及产生的健康效应进行了详实的探讨,展现了环境化学污染物领域环境健康研究的部分最新进展。

 

与会代表认真聆听报告

 

主持人为报告专家颁发荣誉证书

 

 

现场提问

                                                   (作者:唐宋、顾雯。摄影:王崟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