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第八分会以“粤港澳区域环境与健康”为主题,由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夏俊杰主任和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马文军院长担任本分会会议主席,由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夏俊杰主任,彭朝琼主任,余淑苑所长和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马文军院长担任本分会主持人。
在论坛开幕式中,夏俊杰主任首先致了简短的开幕辞,简要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域环境健康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本分会论坛的主旨。
本次分会论坛由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澳门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共10名学者进行报告。现场的众位教授学者就环境及其相关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以及环境生物分析技术在人群健康方面的应用开展了深入及专业的讨论。
图为学者现场提问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李铭源教授报告题目是《农药和毒素对神经退行的影响》。主要陈述了通过对有与人类相关生理的斑马鱼进行研究, 并评价其在受不同毒素影响后相关行为的变化,陈述了农药中毒素对人类神经的潜在影响。
图为李铭源教授在作报告
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蔡宗苇教授报告题目是《PM2.5中PAHs和NPAHs致大鼠肺损伤作用》。通过对我国重要的煤炭重工业城市太原地区PM2.5的研究,评价大鼠的肺部炎症效应、肺部线粒体损伤等相关效应,认为太原市冬季PM2.5污染较严重,PM2.5载有的NPAHs对PM2.5致肺DNA损伤效应有毒性贡献,对人类存在致癌的风险。
图为蔡宗苇教授在作报告
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都秀波副教授报告题目是《硒与健康:硒对阿尔兹海默症的防治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介绍了SelP如何通过调控Zn离子内稳态抑制AD的发展过程,陈述了硒化合物对抑制阿尔兹海默症的重要作用。
图为都秀波副教授在作报告
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蒋义国教授报告题目是《环境化学物暴露与非编码RNA》,首先介绍了有害暴露与非编码RNA表达的关系,详细讲述了有害暴露与miRNA的剂量反应关系以及其诱导lncRNA表达谱的改变,从而使疾病发病风险改变。
图为蒋义国教授在作报告
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马文军院长报告题目是《气温对不同人群血压的影响:一项大型横断面调查研究》。通过介绍温度变化导致血压变化的可能机制和途径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温度与血压关系的修饰效应,陈述了环境温度对血压的相关影响。
图为马文军院长在作报告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何云教授报告题目是《环境污染物所致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系统陈述了环境、遗传、表观遗传和生命历程的交互作用,认为环境污染通过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早期发育而成为影响成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图为何云教授在作报告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霍霞教授报告题目是《污染物暴露与机体慢性炎症》。以贵屿县作为高污染复合暴露的研究现场,评价了电子垃圾对敏感人群所产生的毒理效应和健康风险。
图为霍霞教授在作报告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桂华所长报告题目是《质谱分析技术在环境与人类暴露领域中的应用》。在金属元素、邻苯二甲酸酯、类固醇激素水平和有机磷阻燃剂等五个方面陈述了MS在人群暴露领域中的应用。
图为刘桂华所长在作报告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何龙站长报告题目是《深圳冬季边界层大气中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对近年来深圳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及不同高度的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介绍。
图为何龙站长在作报告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余淑苑所长报告题目是《高温热浪的健康效应及干预效果评价》。首先简述了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变化趋势及居民认知现状,陈述了高温热浪的相关健康效应,并介绍了未来几年深圳市关于逐步完善热浪预警系统、高温热浪致心血管早期损伤标志物探索及全人群和劳动人群等为政府制定热浪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图为余淑苑所长在作报告
与会者对本分会场论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本分会论坛在活跃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投稿人:深圳市疾控中心 郭寅生 余淑苑 摄影:吴志新 刘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