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一 邮箱 地图 电话 公众号 EN
  • 新冠肺炎
  • 消毒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施小明委员:加强全国消毒工作体系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针对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创造必要条件。疫情防控,消毒先行,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所长施小明提交了一份有关加强全国消毒工作体系建设的提案。施小明强调,消毒是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有效手段,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有力保障。
 
 
  施小明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抗疫一线人员坚持“科学消毒、精准防护”,切实做好隔离病房等疫源地消毒和交通工具等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积极倡导手卫生,为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活正常运行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此外,近段时期,农村和农(集)贸市场等重点地区消毒及效果评价、低温消毒剂研发等工作的开展,有效解决了疫情防控中新出现的技术难题。在日常生活中,在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宾馆、饭店、理发店等公共场所,养老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清洁消毒不断发挥作用,已成为公众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
  然而,随着社会对消毒需求逐渐增大,消毒工作短板日渐凸显。对此,施小明指出,目前有四个方面的短板制约着消毒工作的开展。
  一是消毒专业队伍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员的数量不足。总体来说,我们国家实际上目前的消毒工作体系并不完备。据数据,在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具有消毒的专业队伍的比例,分别是78%、55%和32%。特别是在县一级,基本上很少有专门的消毒队伍。所以这导致农村地区出现疫情的时候,很难及时地开展消毒工作。二是消毒的社会服务机构服务的规范性不够,“消毒员”的资质认定还没有配套的政策。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很多地方疫情出现以后涌现出大量的临时消毒服务机构,但是这些消毒的服务机构过去都是杀虫的、灭鼠的,缺乏对消毒知识、理论和技能的了解,所以消毒的质量不是很好,存在不科学的或者是不合格的情况。此外,“消毒员”是人社部发布的新职业,但是目前也没有出台职业认定和培训有关的配套文件。三是现有消毒相关的产品和企业管理存在隐患。社会上的消毒产品质量和第三方的检测评价机构参差不齐,行业监管机构不足,严重地影响消毒产品的质量。四是消毒关键技术研究缺乏经费支持。长期以来,我国消毒技术研究主要依靠国家极少的公共卫生财政经费支撑,科研专项支持少,消毒新技术和新方法储备不足,无法及时有效应对新出现的消毒技术难题。
  针对消毒工作的上述短板,施小明表示,建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从体制和机制上进一步强化消毒工作。施小明建议,建立健全各级消毒专业技术机构,加强消毒专业队伍人员和能力建设;加强消毒社会服务机构和“消毒员”的规范化管理;完善消毒产品的管理模式,加强消毒产品质量和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施小明最后强调,要加大消毒与感染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加强消毒与感染控制现场应急技术研发、成套化的设备研制,以及产学研用基地的建设与示范应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