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一 无障碍 邮箱 地图 电话 公众号 EN
  • 消毒
  • 标准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CCEH 2025第十二分会场——环境与老年健康专题会议顺利召开

  2025年8月23日,第五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CCEH 2025年)第十二分会场环境与老年健康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该会场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段蕾蕾研究员、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纪思翰副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旭副研究员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吕跃斌副研究员4人共同担任会议召集人,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适老建筑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疾控机构的21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与会代表听取各专家学术报告,并就环境与老年健康领域相关议题开展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等学术交流。
会议上午第一场由段蕾蕾研究员和邹飞教授共同主持。吕跃斌副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分会场总体设计思路及莅临本次会议的特邀专家,简要介绍环境与老年健康领域近年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并对参会的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

会议上午第一场由段蕾蕾研究员和邹飞教授共同主持

吕跃斌副研究员做分会场总体设计介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研究员重点介绍了长寿人群内源抗衰老因子挖掘研究,从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等视角深度解析了抗衰老的关键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研究员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蔡时青教授聚焦衰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介绍了神经递质、神经肽通路、线粒体功能等在衰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揭示了BAZ2B和SET-6作为潜在的抗衰老靶标分子。

上海交通大学蔡时青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员深入解析了衰老机制,基于衰老时钟的干预方法,强调了多组学数据整合在评估生物年龄、预测衰老相关健康问题及个性化长寿策略中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员作报告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赵玉斌教授在创新与融合研究中,探索智能手环在八段锦预防老年人跌倒中的设计与应用,推动了智能设备与传统运动干预的结合。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赵玉斌教授作报告

  会议上午第二场由孔庆鹏研究员和高旭副研究员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赵国如研究员创建并应用了老龄跌倒精准预警防护关键技术体系,推动老年人跌倒风险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会议上午第二场由孔庆鹏研究员和高旭副研究员共同主持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赵国如研究员作报告

  复旦大学高翔教授聚焦生活方式与抗衰老研究,系统揭示了健康生活方式在延缓衰老进程、促进健康长寿中的关键作用。

复旦大学高翔教授作报告

  中山大学柳雁教授致力于肠道微生物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研究,解析菌群代谢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建立了靶向菌群代谢的心血管代谢疾病精准营养干预策略,为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了新路径。

中山大学柳雁教授作报告

  复旦大学郑琰研究员关注肠道微生物与老年增龄性疾病。发现特定肠道微生物与肾功能密切相关;揭示循环氨的积累会加重慢性肾病的进展,与氨代谢相关的特定菌群和血氨水平与肾功能损伤存在重要联系。
 
复旦大学郑琰研究员作报告
 
  会议下午第一场由蔡时青教授和胡东生教授共同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陈厚早研究员深入探索能量限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长期能量限制能够降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并在多种模式生物中得到验证。

会议下午第一场由蔡时青教授和胡东生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陈厚早研究员作报告

  四川大学赵星教授提出并应用了基于因果推断框架的“伴随效应”方法体系,系统评估健康行为干预对缓解大气 PM2.5 心血管危害的效益。即使在低浓度 PM2.5 暴露下,心血管疾病风险依然不可忽视,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风险。

四川大学赵星教授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刘宁宁研究员从“肠道到瘤内”的全新视角出发,系统揭示了真菌通过重塑微生物组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不同肿瘤组织内存在特异的真菌核酸,人类微生物组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上海交通大学刘宁宁研究员作报告

  暨南大学马文军教授关注气候变化与老年健康,强调气候环境因素对老年人慢性病和伤害风险具有深远影响。气候变化会加重老年人慢性疾病负担,并增加伤害风险。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适应能力与健康保障水平。

暨南大学马文军教授作报告

  天津医科大学黄国伟教授聚焦膳食营养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研究,系统评估了多种膳食模式对认知健康的作用,包括MIND饮食在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潜力,以及叶酸补充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合理膳食及功能性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并延缓认知衰退。

天津医科大学黄国伟教授作报告

  会议下午第二场由张丽主任医师主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适老建筑实验室王羽研究员聚焦老年人居家跌倒预防与控制,从居住环境建设理念出发,系统分析居家及社区存在的跌倒风险,并提出多维度环境改善措施。

会议下午第二场由张丽主任医师主持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适老建筑实验室王羽研究员作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李志浩副教授长期开展工具变量法在环境流行病学因果推断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建立和优化工具变量模型,系统分析复杂环境暴露因素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

南方医科大学李志浩副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高旭副研究员关注大气污染与衰弱状态转归及DNA甲基化标识研究,系统揭示了PM2.5及其组分暴露如何加速衰弱状态进展,影响不同衰弱转归路径,并通过DNA甲基化标识反映空气污染对衰弱的表观遗传作用。

北京大学高旭副研究员作报告

  本场会议内容丰富且围绕老年健康的前沿热点,就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遗传和社会行为等因素对老年人的健康效应等展开讨论交流,报告专家与现场参会人员进行了多次互动提问。第五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CCEH 2025年)第十二分会场——环境与老年健康专题分会圆满结束。

撰稿:王君、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