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一 邮箱 地图 电话 公众号 EN
  • 新冠肺炎
  • 消毒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水质安全监测室举办“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评价报告会”

        2014813日环境所水质安全监测室在京举办了“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评价”专题报告会。报告会由水室主任张岚研究员主持,叶毕雄博士作专题演讲。

    由于饮用水中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对动物及人体具有潜在致癌作用,因此它是目前给水处理及环境与健康风险研究的一个重点。人们不仅仅饮用饮用水,还用它来煮饭、洗菜、洗澡、洗衣等。所以饮用水造成的潜在危害,不仅与饮用了饮用水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关,而且与呼吸道吸收、皮肤吸收也有关系。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是目前国内有关水的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主要侧重水中病毒、金属元素、农药等方面,而有关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本研究尝试以国际上通用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为基础,结合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人体的多途径接触变化所致的健康影响,对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评价进行研究。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环境健康危险评价方法,将评价过程分为危害鉴定、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风险表征4个主要步骤。结合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人体接触的三个主要途径即呼吸、皮肤、消化道对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健康危险及致癌风险进行评估。并基于GIS技术对我国典型流域:松花江:哈尔滨、大庆;海河:天津、北京;黄河:兰州、郑州;淮河:蚌埠;长江:长沙、重庆;珠江:广州、深圳;内陆河:乌鲁木齐;太湖:无锡13个典型大中城市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进行评价。

        对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危害性鉴定,许多国家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各国研究机构依据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动物生物鉴定、人群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毒理机制研究和临床病例报告结果等对其潜在危险进行评价,并将这些化学污染物分类为作用特殊器官的化合物、具有神经行为、生殖毒性的化合物以及致畸、致肿瘤、致癌、致突变的化合物等,提出了致癌物的分类基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美国国家环保局饮用水办公室的致癌物分级评定,该分级评定基于美国国家环保局1986年致癌危害评价指导与1999年致癌危害评价指导提议而制定。

    根据国内外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流行病学及毒理学的研究表明,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人体或动物肾损伤、肝发炎、胰腺慢性发炎和腺泡退化、大脑或小脑中白髓束出现轻微的空泡化、睾丸损伤(包括合体巨细胞形成与睾丸生殖上皮细胞退化)等症状,都体现出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男女(雄雌)性别的不同,其所受的危害影响也有一定差别。本研究主要采用人群终身超额风险进行风险表征。

    我国典型城市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的研究表明,松花江水系两城市中,大庆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总致癌风险空间变化为北部<南部,而总非致癌风险空间变化为北部>南部,哈尔滨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总致癌风险及总非致癌风险空间变化基本一致都为东部>西部,主城区最上部为风险最高值。海河水系两城市中,北京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总致癌风险及总危害指数空间变化基本一致为由西向东逐渐减小,天津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总致癌风险及总非致癌风险空间变化也基本一致都为东部>西部,同时由西南方向逐渐向北部减小。黄河水系城市中,兰州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总致癌风险及总危害指数空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为由中间向东西两端逐渐增大。

    本课题从化学动力学角度归纳总结了余氯衰减模型、三卤甲烷生成模型,以及卤乙酸等消毒副产物的形成模型,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消毒副产物在管网中的变化,包括余氯模型在内的这些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和开发必将为寻找这一难题的解决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

 

 

 

  

 

                                           撰稿: 环境所水质安全监测室  李连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