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2021年度“十件大事”
2021年,我们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疾控中心的统一部署下,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全力应对,指导全国实施科学消毒和健康防护,充分发挥国家级环境卫生和消毒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2021年也是《环境所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实施的第一年,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环境所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发展。为进一步总结成绩,凝聚力量,提振信心,促进发展,环境所组织全所职工评选出了环境所2021年度“十件大事”,在虎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与大家共同回顾过去一年的历程,感谢各级领导对环境所工作的指导与支持,感谢全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给全国同仁拜年,祝大家新春愉快!虎年大吉!
1-环境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
7月1日,环境所党委组织全体职工收看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实况直播,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所党委组织召开了迎接建党100周年全体党员大会庆祝活动,观看精心制作的“老党员讲党史,追忆环境所峥嵘岁月”主题视频,为老党员代表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并赠送《环境所所志》,为援鄂抗疫队员代表赠送《科学消毒 精准防护 环境卫生与消毒应急行动纪实》,团员青年还进行了“读讲一本书”比赛。
积极组织全体职工、离退休老党员、团员青年、职工子女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137名在职党员参与的《同学百年党史 共促环境健康》活动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荐参加党建创新成果展示评比,离休干部王子石研究员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百年初心—老党员的故事”优秀征文作品奖,党委书记王林《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创环境健康新局面》主题党课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精品党课,刘玉舒荣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庆祝建党100周年“读讲一本书”青年演讲比赛一等奖,“庆祝建党百年摄影作品展”通过800幅图片展现环境所发展重要瞬间,87名职工子女用绘画、书法、视频展示“童心永向党,献礼100年”。国家疾控局领导来所调研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肯定了把学党史与环境健康工作紧密结合的做法,希望继续以史为鉴促进环境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派出多位专家赴一线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
2021年,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心统一部署安排,环境所调派徐东群、姚孝元、张流波、程义斌、沈瑾、应波等专家43人次赴石家庄、武汉、长春、绥化、瑞丽、营口、南京、扬州、郑州、厦门、额济纳旗、二连浩特、大连、满洲里、西安等抗疫一线,指导当地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处置、流调溯源等工作。调派施小明、王林、徐东群、王秦、张岚、李霞、张晓等专家26人次前往绥芬河、青岛、广州、郑州、厦门、瑞丽、西安、郑州等地开展低温消毒技术应用试点、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模拟实验及污水病毒检测实验,通过现场模拟实验,提供了发热门诊留观病房、隔离酒店、新冠定点医院等存在模拟气溶胶扩散的实验证据。选派徐东群、姚孝元、张流波、程义斌、应波、韩京秀、徐春雨、李涛、孙惠惠等10人次参加疫情防控督导、全运会保障、世博会保障等工作。选派鲁波、常君瑞、葛覃兮等28人次借调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办数据专班、疫苗专班、中国疾控中心疫情日报专班、流调溯源专班开展新冠疫情应急以及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
3-两种低温消毒剂配方获国家发明专利,消毒中心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北京新发地疫情发生后,环境所迅速启动低温消毒新技术研究。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带领团队历经5个月的研究,基于技术可行、安全可靠、应用便捷、成本经济等考虑,从几十种配方中成功筛选出两种低温消毒剂配方并完成实验室研发和应用试点工作。为解决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低温消毒难题,2021年2月7日,两种低温消毒剂配方及使用说明在中国疾控中心官方网站向全社会免费公开发布。2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两种含氯低温消毒剂使用指引》,为高寒地区和冷冻物品外包装消毒提供技术支撑。两种低温消毒剂配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环境所消毒中心发挥消毒学专业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提供决策支撑和技术咨询,深入一线科学指导现场消毒,不断攻克消毒科研技术难题,2021年3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4-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
2021年10月15-16日,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在成都召开,大会主题“建设健康环境,确保美好未来”。大会由主会场、15个专题会场和青年论坛组成,邀请了来自1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疾控机构等单位的180余位环境与健康领域知名专家到会交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陈君石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特邀到会作主题报告,参会人数超过1000人。大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探讨新形势下减少环境污染暴露,促进公众健康水平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实践。会议探讨了抗菌药耐药性问题及解决路径,梳理了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效与挑战,交流了环境与健康领域的最新进展,专题讨论了双碳目标下基于健康风险的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建议等热点问题。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是我国环境与健康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会议,是环境所对外进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5-《环境所发展规划(2021-2025年)》编制印发
根据国家环境健康领域发展需求、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的要求,在调研美英等发达国家环境健康专业机构业务发展资料基础上,环境所从2020年9月开始组织编制新一轮发展规划,在全所进行动员并向各处室征集发展规划建议,在反复讨论、广泛征求环境所内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环境所发展规划(2021-2025年)》草案。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开展现场调研,了解各地疾控中心环境健康工作需求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听取各地方疾控机构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后经所务会研究原则通过并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再次征求全所职工意见后对《环境所发展规划(2021-2025年)》进行了修改完善,于2021年11月4日正式发布。《环境所发展规划(2021-2025年)》将引领环境所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6-科研立项和成果产出成绩显著
2021年环境所获批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获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4项(包括重点攻关1项、自主创新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我国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研究”高质量完成,此外还获批多项不同环境介质污染物与呼吸道病毒交互作用课题。徐东群研究员牵头的“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金银龙研究员牵头的“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早期预警和社区综合干预体系研究及应用”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全所职工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40篇,其中在JACC、EST、EI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英文论文63篇。主编《中国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研究》等学术专著8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试点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空气质量健康指数预警平台覆盖全国23个城市,极端气温健康风险预警平台在济南市试点发布。在全国省级疾控组织开展饮用水新型污染物风险监测项目重点实验室征集,对24家申报单位实验室能力组织了评审考核。2021年环境所门户网站发稿量和访问量稳步提升,在中国疾控中心直属单位网站评测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7-完成第二轮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
2020-2021年,第二轮国家人体生物监测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2个监测点开展,项目伊始适逢新冠疫情暴发,给项目顺利实施带来巨大挑战。国家人体生物监测国家项目办与各省和监测点疾控中心积极沟通、密切配合,根据各地疫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任务分工、质控要点和工作方法,一点一策,加强力量援助省级技术培训,开展远程技术指导和现场督导。2021年底高质量地完成了第二轮国家人体生物监测现场工作,纳入20769名调查对象,收集各类问卷和健康体检信息59950条,入库血、尿生物样本369909人份。第二轮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的顺利完成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人体生物监测项目与前瞻性队列的有机结合,为开展我国人群环境化学物质的动态监测及其人群健康效应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8-环境所积极承担环境卫生、卫生工程、消毒学学科名词编制
为推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体系建设,全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托环境所开展环境卫生学、卫生工程学、消毒学三个二级学科的名词编写和审定工作。该项工作旨在建立一套能够反映时代特点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名词体系,规范名词的应用和推广,有助于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整体学科发展。施小明所长作为主编负责环境卫生学名词和卫生工程学名词编写工作,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作为主编负责消毒学名词编写工作。项目启动以来,环境所广泛组织全国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疾控机构的专家骨干,分别建立了三个二级学科的名词编写委员会,邀请全国范围内相关领域资深专家担任三个名词审定委员会专家,为名词审定把关。截止2021年底,三个二级学科编写的名词均通过了第一次审定委员会全体会议审定,为名词编写奠定了坚实基础。
9-环境与健康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
2021年,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和防护项目新增3个监测城市3个监测点,在全国87个城市累计设立167个监测点,开展新型污染物试点监测,在2013-2020年累计8908万条监测数据审核基础上完成《数据质量评价报告》和《健康影响及风险评估报告》,6月1日,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项目信息系统正式并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城市饮用水水质监测项目在全国实现省市县全覆盖,编制完成《全国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技术报告(2020年)》。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完成31个省332个调查单元的现场调查和样本采集,完成《我国居民血铅水平及20年变迁研究报告》《我国居民体内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暴露水平分析》初稿。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项目扩大监测点位至131个,增加3种公共场所监测类别,强化公共场所消毒效果评价,编制发布2020年度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技术报告。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项目实现全国覆盖,省级监测点32个,哨点医院96家,每省增设2个市级监测点,开展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试点。
10-环境与健康科普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为引导公众参与健康中国行动,普及环境健康知识,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实现健康中国重要目标,环境所组织编写了《口罩应用与健康防护》《空调与健康科普知识100问》《洪涝灾害环境卫生与健康防护》《臭氧的认知、污染控制及人群健康防护》等4本科普图书,于2021年6月通过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以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的形式编制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指导手册》,供各地、各行各业从事疫情防控人员参考使用;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下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风险任务需求,组织编制了《中国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倡议》(中英双语)和《公民应对气候变化健康素养》。环境所报送的图书类作品《公民防疫行为准则(科普版)》及短视频类作品《公民防疫行为准则之实行分餐制》入围了2021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优秀作品名单。在健康报社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医学科技与健康传播“最佳”系列推选活动中,环境所获得“2021年度健康报医学科技与健康传播最佳宣传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