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别让健康“降温”!
来源: 应急管理办公室
作者: 刘梓峥
发布时间:2025-11-27
天气转冷,寒潮又将来袭。强冷空气不仅会带来“断崖式”的降温,还常常伴随着大风和雨雪,对我们的健康是一次不小的考验。提前了解风险,做好科学防护,才能和家人一起温暖、安全地度过这个冬天。
一、寒潮对健康有哪些影响?
(一)呼吸道更脆弱,呼吸道疾病传播风险加剧
寒潮来袭时,气温骤降,寒冷空气会直接刺激并损伤呼吸道粘膜,使其防御细菌、病毒的能力在短时间内大幅下降。同时,为抵御严寒,人们常采取长时间紧闭门窗的方式,致使室内空气流通不足,增加了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原体在家庭、办公场所等人群聚集环境中传播的机会。
(二)心脑血管面临“压力考验”,急症发作风险升高
寒潮导致的气温下降,同样会引起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工作负荷增加。这种突发的生理变化,对于本就患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尤其危险,容易诱发心梗、脑梗等急症危及生命安全。
(三)寒冷与少光双重影响,情绪“低温”不容忽视
寒潮往往伴随雨雪天气,日照时间缩短,人体内与情绪相关的激素分泌受到影响,容易引发情绪低落、乏力,导致季节性情感障碍。此外,户外活动的被迫减少与社会交往的相对减弱,进一步加剧了情绪和心理波动。
(四)特殊人群健康风险加剧,需重点关注
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衰退,对寒冷感知迟钝,易发生意外;户外工作者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面临冻伤与意外伤害的双重风险;而慢性病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身体代偿能力在寒潮的冲击下更为脆弱,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二、我们该如何科学防护?
(一)穿衣保暖有讲究
遵循“分层原则”,像洋葱一样穿几层薄衣服,而不是只穿一件厚衣服。内层建议选择透气排汗的衣物,中层负责保暖,外层则负责防风,这样衣服之间的空气层可以更好地保温,也方便根据温度随时穿脱。
重点防护头部、颈部和手脚等散热部位,可通过佩戴帽子、围巾、手套和保暖的鞋袜,以保持核心体温,预防冻伤。
(二)室内环境要“温暖”又“清新”
虽然天冷,条件允许时仍要开窗通风,建议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以降低室内病原体和污染物浓度,开窗的同时室内人员注意做好防风保暖。
在取暖抵御寒冷的时候,需要注意安全是第一位的!使用电暖器要远离沙发、窗帘等易燃物,睡觉前、离开前务必关闭;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注意通风,警惕一氧化碳中毒。
(三)关爱家人,多一份提醒
寒潮来临期间,提醒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注意加强保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如果家人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要提醒他们按时服药。一旦出现持续胸痛、胸闷、呼吸困难、肢体麻木或走路不稳等警示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四)出行安全牢记心间
出门前先看看天气预报和路况。走路时放慢速度,避开结冰的路面,穿上防滑的鞋子。开车前清理干净车窗的积雪和雾气,路上减速慢行,不急刹车、不猛打方向。
(五)增强抵抗力从“吃”和“动”开始
多吃一些温热、有营养的食物,比如热汤、粥、瘦肉、鸡蛋和豆制品。不宜外出时,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运动,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寒潮虽冷,但只要做好科学防护,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健康的影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准备,守护家人健康,平安地度过寒冬!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0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