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伴随着供水设施遭到破坏,停水停电。由于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源可能含有多量泥沙,浑浊度高;受人畜粪便、垃圾、尸体污染,各种杂物进入水体,使细菌孳生,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和有毒物质污染,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各地必须搞好饮水卫生。其主要内容是:
一、饮用水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一)清理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划出一定范围水源保护区,制止在此区域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并设专人看管。
(二)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受到破坏或污染严重时,应立即选择新的水源地,建立新的取水口。
(三)分散式供水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及井的周围
二、临时性供水
(一)瓶装水运输方便,水质安全,可用来解决应急饮水问题。在道路交通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利用水车送水,水车空间密闭,相对卫生安全,居民可就近取水,使用方便。水车供水时,需由专人负责,并注意饮水消毒,确保水质卫生。
(二)建立临时水处理设施
根据水源水情况选择适宜的水处理设备。
1.高浊度:(1)砂滤 → 超滤 → 消毒
(2)一体化净水设备
2.化学性污染:预处理 → 反渗透 → 消毒
(三)技术要求
1.产水量:>
2.保证水质安全。
三、自来水厂清理与供水管网修复
(一)水处理设施内壁使用3%~5%的漂白粉液清洗。然后加满池水,并按加有效氯量10~15mg/L投入,保持12小时,此时池水中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1mg/L。将池水抽干,再用清水冲洗一次即可恢复饮用水生产。
(二)修复自来水供水管道,破坏严重的要重新铺设。供水前应对管道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洗。向管道中投加消毒剂,保证水中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1mg/L,浸泡24小时以后排出。清水冲洗后可使用。对于覆盖范围较大的配水系统,可以采用逐段消毒、冲洗的方式。
(三)供水前必须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供水。
四、饮水消毒
(一)将水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在有燃料的地方可采用。
(二)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灭菌。消毒剂种类很多,可参阅使用说明书进行饮水消毒。
(三)加入消毒剂后,放置30分钟,检验水中余氯应达到0.7mg/L。如未达到此值,说明投加量不足。但也不能过量加入,以免产生强烈刺激性气味。
五、饮水水质检验
(一)消毒剂在使用前应检验其有效成分。
(二)使用现场快速检验设备检验余氯等消毒剂余量。
(三)不能使用现场快速检验的水质指标,应送实验室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