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为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约有10%以上的人口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腻油、食欲不振、全身黄疸和肝区疼痛等症状,有较多的慢性病原携带者和无症状带毒者。肝癌多与乙型肝炎有关。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以经血传播为主,也可经性分泌液和日常密切接触传播。为预防经血传播,一些介入性的医疗用品的消毒非常重要,也要防止通过理发工具、修脚工具等传播乙型肝炎病毒。为防止乙型肝炎在家庭中的传播,应注意个人卫生用具、食饮具严格分开使用,及时对食饮具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要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
常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对一般物品表面进行喷雾消毒时,消毒剂的浓度一般为1000~2000mg/L左右;对一般物品进行浸泡消毒时,可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对受到血液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时其用量较大,一般要求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对受到血液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家中有乙型肝炎病人应如何消毒隔离?
乙型肝炎是通过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传染,也可由怀孕母亲通过胎盘或分娩哺乳传给新生儿。一般认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染乙型肝炎。经血传播的机会,一般说来医院里的机会较多,如输血、针刺、拔牙、血液透析、内窥镜检查等。此外,穿耳孔、纹身、理发时刮脸等也可能传播乙肝。但在家庭中,成员之间接触血液的机会仍然不可忽视,如皮肤破损,牙龈出血等。因此,家庭中有乙型肝炎病人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尤其有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者更应注意隔离和必要的消毒。
1.病人的衣服应与健康人衣服分别清洗,尤其是肉眼可见的血迹衣服,应用含氯消毒液1000mg/L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
2.家庭成员间不可共用牙膏、牙刷和牙杯,牙具用毕应保持干燥。
3.病人与健康人的餐具应区分使用。病人的餐具用后可煮沸消毒20分钟,侧放保持干燥。
4.夫妻间应注意性生活卫生,如男性戴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