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一 无障碍 邮箱 地图 电话 公众号 EN
  • 消毒
  • 标准
认识微塑料,了解微塑料

  塑料自上世纪被发明以来,由于它低廉的成本、优越的性能、便捷的获取方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目前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包装行业、建筑行业、医疗行业、电子和通讯行业等。全球塑料产量持续增加,随之产生的塑料垃圾也越来越多。这些塑料进入环境中,可以通过各种物理作用和生物过程降解成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其中微塑料一般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粒子,纳米塑料则指粒径小于1微米的塑料粒子。微纳米塑料是一组高度多样化的全球重要污染物,其来源广泛,包括化妆品和涂料中的塑料微珠和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的颗粒状和薄片状原料,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由较大塑料物品磨损和破碎产生的二次微塑料。
  微塑料成分有哪些?
  微塑料成分各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和聚酯等。其中聚乙烯是我们常使用的塑料袋和保鲜膜的主要成分;聚丙烯是外卖餐盒和塑料吸管的主要成分;聚苯乙烯是泡沫箱等产品的主要成分;聚酰胺可应用于衣物、伞具、齿轮和轴承制作。未经妥善处理的大量废弃塑料可经各种物理作用和生物过程分解成微塑料释放到环境中。
  微塑料分布在哪里?
  “微塑料”术语最早于2004年被提出,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间,数百篇科研论文关注了微塑料,发现微塑料无处不在,大气、土壤、海洋、食物和个人护理产品中都检测到微塑料。大气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合成纺织物、轮胎磨损、家用物品、建筑材料和城市灰尘等;土壤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施肥、地膜覆盖和垃圾排放等;海洋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地垃圾、地表径流和废水排放等;食物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食品及其原料的储存、生产和加工过程,目前频繁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也会释放微塑料;部分个人护理品和清洁产品中也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微塑料具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微塑料可通过吸入、摄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生物体,通过体循环引起全身性暴露。科学家陆续在人体血液、尿液、乳液、粪便、血栓、肺组织等生物样本中观察到微塑料,由此引发的微塑料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目前关于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的初步结果显示微塑料会对生物体产生多种毒性效应,如微小颗粒的积累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微塑料释放的单体和添加剂会引起细胞氧化应激,微塑料暴露还可能引起免疫系统异常等。需要注意的是,微塑料造成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不仅取决于暴露水平,还与微塑料本身成分、粒径、形态、表面性质和老化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微塑料的积极作用
  尽管从环保角度上微塑料和纳米塑料被视为一种新污染物而亟待治理,但从科学与技术应用角度看,微塑料也展现出一定积极作用。在科研领域,微塑料可作为模拟污染物迁移与生物累积的重要模型,在环境暴露、毒理机制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材料学领域,功能化的微塑料在水处理吸附剂、催化剂载体等方面价值显著,还可用于精密仪器涂层增加材料特性;在生物医疗领域,微纳米塑料具有作为载体运输药物的应用潜力,也被用于血脑屏障穿透和细胞毒性机制等研究,有助于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我们可以怎么做?
  面对无处不在的微塑料,既要保护环境,也要保护自己和家人。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小事做起:
  保护环境方面,我们要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生活中选择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水杯、餐具;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正确回收废弃塑料,防止它们进入自然环境;支持国家环保政策,包括限塑令、塑料回收倡议等,推动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
  保护健康方面,我们可减少塑料的接触,比如避免使用一次性餐盒加热食物;注意饮水安全,居家情况下减少瓶装水消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常清洁、常通风;职业场所如果有塑料的接触,做好个人防护等。
  微塑料虽然小,但它带来的问题却不小。保护自己,从减少使用和接触做起;保护地球,从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习惯开始!

  部分参考文献:
  王建军, 王昊, 牟明杰, 等. 海产物种体内微塑料的赋存、来源及其潜在人体健康风险[J]. 科学通报, 2025, 70(2): 223–239.
  Thompson R C, Courtene-Jones W, Boucher J, et al. Twenty years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research—what have we learned?[J]. Science, 2024, 386(6720): eadl2746.
  Nguyen L H, Nguyen B S, Le D T, et al. A concept for the biotechnological minimizing of emerging plastics, micro-and nano-plastics pollutants from the environment: A review[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3, 216: 114342.
  Conti G O, Ferrante M, Banni M, et al. Micro-and nano-plastics in edible fruit and vegetables. The first diet risks assessment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0, 187: 109677.
  Schymanski D, Goldbeck C, Humpf H U, et al.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in water by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Release of plastic particles from different packaging into mineral water[J]. Water research, 2018, 129: 154-162.

环境所毒理室           
王琼,董小艳,李明姣,陈嘉禾,王知颖 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