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社区小环境 共享全民大健康
来源: 健康防护室
作者: 张宇晶 王姣
发布时间:2020-04-01
何为“共享健康”
近年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等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便利条件。但是,您听说过“共享健康”吗?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共享的解释为“共同分享”。那么, 共享健康难道是分享自己的生命给别人吗?当然不是!我们与其他人呼吸着同一片蓝天,脚踩着同一方净土,就连饮用的水都可能来自同一个流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共享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蓝天净土碧水,也共享着环境为我们带来的这份健康;如果我们身边的环境遭到污染,那么环境恶化的后果我们也将共享。
什么在支付你的“共享健康”
这份共享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千万不要认为它廉价。如果人类不节能减排,将来地球可能会“高烧”到40度;如果人类不节约用水,将来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我们自己的眼泪。就连南极都难逃垃圾的毒害,地球最后的净土在哪里?
根据《2018年世卫组织健康和气候变化调查报告》,空气污染每年导致700万人过早死于癌症、中风、心脏病和肺病等疾病。这700万人中,约有90%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空气污染,儿童首当其冲。暴露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儿童,未来罹患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可能更高。“不仅仅我们的子孙后代要为气候变化买单,现在的人们也要为其健康付出代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人类正在透支健康,来支付这笔巨大的费用。
拿出60年前“除四害”的气势来
提到保护环境和健康,必须提起的就是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轰轰烈烈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当时亲力亲为的干将们大多已经不在或者已经不能前往一线了,不过要是有机会听听当时的故事,对年轻人依然是一种启发。
让我们把思绪带回上世纪60年代。中央一声令下,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儿童全部投入到这场运动中。60岁的“除四害”模范贾老太太,每次清扫时都带头干,晚上还到本组各家各户检查鼠夹安置是否妥当,3年如一日。在当时这样的模范比比皆是。这次运动创立了独特的医疗卫生模式:预防为主!也就是“治未病”,防患于未然。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正是仰赖于爱国卫生运动,我国国民的健康状况大幅度提升。一是平均寿命从建国前的35岁增加到了1978年的68岁。二是初生婴儿死亡率从1950年约250‰下降到1981年的低于50‰。三是很多烈性传染病(鼠疫、霍乱等)得到较好的控制,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和疟疾等)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可以说,这次爱国卫生运动为子孙后代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共享健康,从社区小环境开始
千万不要觉得这些离我们太远了,看不见摸不着。其实不然,即便在一个小小的社区内,人们都可以提前支付自己或是子孙后代的健康费用,“共享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明确,环卫工人为社区的卫生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因此,人们就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社区的卫生是环卫工人做的,跟自己没有关系。正是由于这样的想法,造成一部分人乱扔垃圾,觉得总有人清理。其实,垃圾没有清理好,乃至社区环境没有建设好,这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的事,而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下次扔垃圾时是不是应该分好类,扔进垃圾桶?下次想吸烟的时候,是不是该忍住烟瘾别在电梯里吸烟?下次遛狗的时候,是不是该带上清理工具以备不时之需?下次社区组织大扫除时,是不是该主动报名,做一名志愿者?让我们用干净的地面取代地上的垃圾,用清新的空气取代电梯里的烟味,用健康宣传海报取代一张张城市“牛皮癣”。改善小环境,共享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