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一 邮箱 地图 电话 公众号 EN
  • 新冠肺炎
  • 消毒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CCEH 2021第三分会场-环境化学物质的毒性效应与机制专题会议顺利召开

   

    以“建设健康环境,确保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CCEH2021)于2021年10月16-18日在四川成都顺利召开,第三分会场-环境化学物质的毒性效应与机制专题会于10月16日在成都龙之梦大酒店二层杨浦厅进行,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

会场照片

    第三分会场由南京医科大学夏彦恺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皮静波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唐宋副研究员召集,特邀夏彦恺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宋茂勇研究员、皮静波教授、山西大学桑楠教授、广州医科大学蒋义国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本占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房中则教授以及山西医科大学张志红教授主持。本会场汇集领域内来自各大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杰青、优青、长江学者等知名学者针对本专题的前沿研究,介绍了各自取得的最新学术进展,并与与会学者就研究结果、方法和未来科研方向等展开热烈交流。报告内容涵盖环境化学物质的生殖毒性、代谢毒性、毒性作用机制、新技术方法等方面,对推动我国环境与健康领域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南京医科大学夏彦恺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宋茂勇研究员作为主持人

    会议上午上半场由夏彦恺教授和宋茂勇研究员共同主持,首先由夏彦恺教授开场,代表召集人介绍了分会场的总体设计思路及莅临本次会议的特邀专家,简要介绍我国环境化学物质的毒性效应与机制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等,并对参会的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

广州医科大学蒋义国教授作报告

    广州医科大学的蒋义国教授随后作了《环境有害暴露中非编码RNA表达与DNA损伤的相互作用》的精彩报告,通过阐明circRNA调控DNA损伤在环境污染物机体危害中的作用,探索了表观遗传学和遗传学因素相互作用在环境暴露健康损伤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宋杨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宋杨研究员作了《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减少血清载脂蛋白A-I诱导矽肺患者心血管损伤》的报告,介绍了SiO2对人心血管的毒性机制。

陆军军医大学敖琳教授作报告

陆军军医大学的敖琳教授介绍了《多环芳烃化学物的雄性生殖损伤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主要通过动物和细胞实验证实苯并芘及代谢物BPDE诱导生精细胞衰老和凋亡,SIRT1-TERT/PGC-1α通路参与介导PAHs生殖损伤过程。

安徽医科大学王华教授作报告

    安徽医科大学的王华教授作了题为《环境镉暴露损害胎儿发育的胎盘病因机制研究》的报告,重点探讨了胎盘Parkin线粒体转位在镉诱发胎盘凋亡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今后阐明环境毒物损害胎儿生长发育胎盘损伤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郑州大学巴月教授作报告

    郑州大学的巴月教授作了《氟的非骨相损伤及潜在机制》的报告,介绍了运用环境流行病学方法结合多组学技术,分别探索环境氟与基因交互作用对人群生殖内分泌及儿童神经行为的影响,并运用毒理学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及动物实验探索其潜在分子机制。

南京医科大学夏彦恺教授作报告

会间休息后,会议上午下半场由皮静波教授和桑楠教授共同主持,南京医科大学的夏彦恺院长作《整合代谢组学研究---环境与健康的桥梁》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整合代谢组学的最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宋茂勇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宋茂勇研究员作了《双酚A类化合物的暴露与潜在毒理学效应研究》的报告,指出双酚A的替代品毒性数据缺乏,安全性备受关注,结合动物实验,发现了BPS、TBBPA等化合物的新毒理学效应,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吉林大学叶琳教授作报告

    吉林大学的叶琳教授作《增塑剂DEHP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及其机制》的报告,基于课题组开展的体内、体外和人群实验,阐述DEHP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并采用基因芯片、基因敲除/过表达等技术多角度地探究DEHP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分子毒理学机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杨辉副研究员报告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杨辉副研究员作《DEHP对巨噬细胞分化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巨噬细胞中PPARα活化能够驱动巨噬细胞M2极化,并减轻DEHP诱导的脂质代谢紊乱,对发展靶向肝巨噬细胞的代谢性疾病预防或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赖萌经理作报告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赖萌经理作《高通量细胞全景技术前沿进展》的报告,介绍了高通量细胞全景技术及其在环境化学物质的毒性效应与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本占研究员作报告

    会议下午上半场由蒋义国教授和朱本占研究员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朱本占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新型氮手性中心DNA加合物的结构鉴定与形成机制》,介绍利用典型芳香胺致癌物拟酶体系处理dG/ct-DNA后,检测到至少五种不同dG加合物,其中三种首次在Wistar大鼠肝脏和肾脏中检测到,不同器官中表现出手性选择性,且首次发现两种新加合物为手性对映体。

山西大学桑楠教授作报告

山西大学的桑楠教授作了《大气细颗粒物暴露特征、损伤靶点与作用机制》的报告,揭示了胎盘结构和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子代发育毒性与功能损伤,为区域人群暴露评估和防护治疗提供了新证据。

中国医科大学皮静波教授作报告

中国医科大学的皮静波教授作了题为《ROS-Nrf2反馈调节通路在砷致糖脂代谢紊乱中的作用》的报告,介绍了ROS-NRF2反馈调节通路在砷致糖脂代谢紊乱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

河北医科大学张荣教授作报告

    河北医科大学的张荣教授作了《RNA甲基化修饰Nrf2在大气颗粒物致肺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的报告,发现Nrf2通过甲基化酶METTL3表达增加提高Nrf2 mRNA 上m6A修饰水平,发挥抗氧化作用,减少大气颗粒物暴露诱导纤维化发生。

首都医科大学段军超教授作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的段军超教授作了《大气颗粒物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的报告,介绍了PM2.5通过诱导ROS调控PTP1B/SP1/SREBP-1和Nrf2/Keap1信号通路,引起肝脂肪变性和脂质蓄积,促进MAFLD发生发展,其中PTP1B对ROS释放具有正反馈调节作用,而褪黑素可有效缓解PM2.5引起的MAFLD。

中国医科大学徐苑苑教授作报告

    会间休息后,会议下午下半场由房中则教授和张志红教授共同主持。中国医科大学的徐苑苑教授做了《Nrf2在化学物致纤维化效应中的作用与机制》的报告,介绍了应用Nrf2全身及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建立不同化学物致纤维化模型,发现Nrf2可通过影响化学物代谢、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参与化学物所致纤维化。

山西医科大学张志红教授作报告

    山西医科大学的张志红教授作了《交通相关PM2.5及其水溶成分对哮喘大鼠的心肺毒性及作用机制》的报告,介绍了交通相关PM2.5及其水溶性成分可以导致哮喘大鼠心脏毒性和气道纤维化,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参与了心脏毒性,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参与了气道纤维化。

天津医科大学房中则教授作报告

    天津医科大学的房中则教授作《多环芳烃暴露与妊娠糖尿病代谢机制》的报告,利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从菌群代谢物胆汁酸、三甲胺角度出发,进一步发现了一系列新型代谢危险因素,也从环境暴露角度出发初步探讨了暴露与各代谢物变化之间的关系。

 

青岛大学于典科教授作报告

    青岛大学的于典科教授作了《基于毒性通路构建并定量分析有害结局路径的新策略》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运用系统毒理学研究思路,结合组学数据和计算机手段,建立了基于毒性通路构建有害结局路径和定量有害结局路径的新方法。

南京医科大学秦玉峰教授作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的秦玉峰教授作了《染色质修饰在环境因素致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机制》的报告,详细介绍了饮食营养、化学物暴露等环境因素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改变机体代谢,发现了组蛋白修饰、染色质开放性及空间结构在环境因素引起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方式。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徐牛生经理作报告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徐牛生经理报告了《基于Orbitrap平台的环境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Orbitrap作为非常强大高分辨仪器在新型污染物的发现和鉴定、与健康相关的环境因素的监控以及暴露组学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本场会议内容丰富且紧扣领域前沿热点,就环境中的多种不同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各自的毒性效应与分子机制进行热烈探讨,展现了环境化学物质与健康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最后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中会议圆满落幕。

 

 

环境所 毒理学室 供稿

徐东群  审核

 图片直播中下载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