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一 邮箱 地图 电话 公众号 EN
  • 新冠肺炎
  • 消毒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CCEH 2021第十五分会场-环境与健康新技术新方法专题会议顺利召开

   

CCEH 2021第十五分会场-环境与健康新技术新方法专题会议顺利召开

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环境与健康新技术新方法”专题会议于2021年10月16日在成都龙之梦大酒店龙凤3厅顺利召开,来自高校、研究所、疾控系统、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会。

会场照片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陈达教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张立武研究员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环境化学室主任朱英研究员为专题会议召集人。会议邀请陈达教授、张立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那娜教授和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游静教授担任主持嘉宾,来自15个单位的17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与会代表听取各位专家最新研究,并就环境与健康领域前沿技术和方法开展热烈深入的研讨。

报告内容围绕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对样本采集技术、样本前处理技术、质量控制技术、未知污染物非靶标识别技术、污染物高通量靶标分析技术、组学技术、单细胞分析技术、常压质谱技术、质谱成像技术、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和计算模拟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前沿热点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对推动我国环境与健康领域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暨南大学陈达教授作为主持人发言

会议上午场由陈达教授和那娜教授共同主持,首先由朱英研究员代表召集人介绍了分会场的总体设计思路及莅临本次会议的特邀专家。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亚韡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亚韡研究员为大家做了题为《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人群暴露与健康效应研究》的精彩报告,介绍了基于化学分析、计算模拟和生物组学手段,评估PFASs的环境暴露与人体健康效应的内在关联机制。

复旦大学张立武研究员作报告

张立武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基于表面增强拉曼的生物气溶胶检测》,介绍了采用表面增强拉曼测试芯片实现快速、免培养、无标记的大气生物气溶胶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那娜教授作报告

那娜教授报告了《基于常压质谱的污染物降解研究》,利用常压质谱技术,开展污染物降解过程在线监测研究,在监测反应物和产物变化的基础上,发现了重要中间体,并研究其动力学变化,为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方法。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桂华主任作报告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桂华主任的报告题目是《尿中多种环境含酚类物质的同时分析方法及与精液质量的关联性研究》,介绍了尿液中多种环境含酚类物质(羟基多环芳烃、双酚类化合物、抗菌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植物雌激素)的同时测定新方法。

南京理工大学苏冠勇教授作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的苏冠勇教授做了《有机磷酸三酯OPTEs全面识别技术构建及应用》报告,基于课题组近年研究数据,系统阐述OPTEs全面识别策略的构建过程及应用实例。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董亮研究员作报告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董亮研究员做了《大气颗粒物中新污染物分析技术》报告,介绍硝基多环芳烃、溴代阻燃剂、短链氯化石蜡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内分泌干扰物的采样和分析技术。

暨南大学刘晓途副研究员作报告

暨南大学刘晓途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高通量分析及暴露风险》,研究建立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可同时定量颗粒物中多达282种污染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英研究员作报告

朱英研究员做了《生物样本中环境污染物内暴露检测的质量控制技术》报告,此研究结合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通过应用实例,介绍内暴露检测过程中涉及的质量控制技术。

安捷伦创新合作研究中心冉小蓉博士作报告

安捷伦创新合作研究中心冉小蓉博士做了《代谢组学、代谢流整合细胞分析助力环境暴露与疾病研究》的报告,介绍了代谢组学、代谢流及细胞分析整合方案及其在环境暴露与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暨南大学游静教授作报告

会议下午场由张立武研究员和游静教授共同主持。游静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事件驱动分类法(EDT)及其在复合污染毒性评价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致毒物分类法——事件驱动分类法,作为连接大数据、生物活性筛查和非靶标分析的纽带,以生物活性分类替代化学结构分类,对非靶向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南京大学郭婧老师作报告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郭婧老师(代替史薇教授)做了《基于构效关系的复合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鉴别技术研究》的报告,该研究从内分泌干扰物结构与效应间的关系入手,建立了质谱指纹与毒性效应匹配的高通量识别方法,实现了靶向内分泌干扰物的快速筛查与非靶向内分泌干扰物的高效筛选,应用于实体环境识别出关键致毒物质。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郭磊研究员作报告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郭磊研究员做了《II型核糖体失活蛋白毒素的全分析研究》的报告,研究针对活性RIP-II毒素蛋白与灭活毒素蛋白区分及准确定量的核心难点,基于亲和导向、机制导向,提出了基于MALDI-MS、SPR、BLI的多种灵敏、准确的全分析策略。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郑晶研究员作报告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郑晶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头发作为人体EOCs暴露指示材料中关键技术的解决》,提出基于扫描电镜成像技术观测头发外附着污垢的去除效果,并以人发为生物材料测定多种阻燃剂类EOCs,为头发作为生物材料的应用提供依据。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马波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马波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拉曼单细胞分析/分选关键技术与装备》,其团队研发了基于微流控的单细胞拉曼光谱液滴分选、高通量流式拉曼单细胞分析与分选、单细胞测序等系列关键技术及装备。

中国科学院深圳技术研究院罗茜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深圳技术研究院罗茜研究员做了《代谢组学和质谱成像技术用于环境对健康影响研究》的报告,提出基于质谱发展的新技术和组学分析新理念,发展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的分析方法和质谱成像技术,研究环境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过程和可能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赵砚彬副教授作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赵砚彬副教授做了《高通量表型组学》的报告,建立了同步监测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共计42种重要发育参数的自动化/半自动化高通量表型组学分析技术,实现了生物体早期发育阶段的全方位检测观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唐宋副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唐宋副研究员介绍了《基于高分辨质谱的化学污染物分析和组学技术在环境与健康中的应用》,全面介绍了我所在化学污染物分析、组学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专题会议在新技术和新方法方面的深入交流,展现了最新科研成果,可以有效促进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与健康领域的发展及应用。

 

 

供稿:谢琳娜、李振环、王梦梦

审核:徐东群、朱英

摄影:从图片直播中下载

 

 

 

 

环境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