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一 邮箱 地图 电话 公众号 EN
  • 新冠肺炎
  • 消毒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
CCEH 2021第二分会场-环境化学物质的人群健康影响专题会顺利召开

 

2021年10月16日上午,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CCEH2021)第二分会场会议在四川成都顺利召开,该会场重点展示了近期国内主要研究团队在环境化学物质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上海交通大学田英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曹兆进研究员担任了本会场召集人。本次会议上半场由曹兆进研究员和南方医科大学邹飞教授主持,下半场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戴宇飞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颜崇淮教授主持。

 

 

 

会议首先由本会场的召集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田英教授对会场的总体设计进行了介绍。之后田英教授作了关于《全氟化合物与母婴健康》的报告,研究团队通过在工业高污染区-山东莱州湾建立出生队列,开展了全氟化合物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机制及暴露来源的研究,为我国制定PFAS限值提供依据。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的戴宇飞研究员作了《病毒感染与化学物的交互作用在环境相关疾病中的致病模式探讨》的报告,介绍了病毒感染与化学物质毒作用之间联系的机理和毒理学知识,并对其致病模式进行了探讨。

 

 

来自东南大学的尹立红教授作了《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亚硝胺暴露与食管癌风险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的报告,其研究团队基于江苏淮安食管癌高发区饮用水及人群尿液亚硝胺暴露特征,探讨了当地人群亚硝胺暴露与食管癌风险的关系,并通过体内外模型分析了亚硝胺暴露引起的代谢紊乱及潜在分子机制。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的曹兆进研究员作了《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评估环境化学物质人体内暴露研究》的报告,对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CNHBM)进行了介绍,并基于2017—2018年项目研究结果总结了中国一般人群中环境化学物质的内部暴露水平。

 

 

来自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董光辉教授作了《基于人群流行病学的绿地与健康研究》的报告,其研究团队基于中国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系统的总结了绿地暴露对人群的健康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效应差异性。

 

 

来自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邱兴华研究员作了《基于全有机组分表征的细颗粒物效应组分筛选识别》的报告,其研究团队利用热脱附进样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开发出适用于个体采样的全有机组分表征技术;结合定组研究,以炎性效应为基础,从海量数据中筛选效应相关组分,并由此切入揭示不同来源组分的炎性效应差异。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王美林教授作了《重金属暴露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研究》报告,其研究团队整合分析了重金属暴露组、基因组以及转录组等多组学数据,识别出影响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金属铊,以及影响铊内暴露水平的易感基因ATP13A3和遗传易感位点。

 

 

来自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邹云锋教授作了《长链非编码RNA Sh2d3c调控mmu-miR-675-5p/Chmp4b/Bax轴在锰诱导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报告,其研究团队通过全转录组测序、qRT-PCR、CCK8、流式细胞术等技术,采用生物信息学、RNA反义纯化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阐明了lnc Sh2d3c在锰致神经细胞凋亡中的新机制。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吴少伟教授作了《孕前期及孕期大气PM2.5暴露对不良出生结局发生风险的影响》报告,其研究团队通过天津ELEFANT项目1)探索孕前期及孕期大气PM2.5周均暴露水平与SGALGA发生风险的关联,并探索孕前期及孕期大气PM2.5超过一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率(超标率)对PTB和LBW发生风险的影响。

 

 

最后,来自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Waters)的匡延松 工程师作了《新型色谱质谱技术助力环境与健康前沿研究》报告,介绍了原位电离质谱技术,如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技术(DESI/REIMS)等新技术在环境暴露组学领域的应用。

 

 

与会代表与报告专家进行了多次互动,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环境化学物质的人群健康影响分会场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环境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