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一 无障碍 邮箱 地图 电话 公众号 EN
  • 消毒
  • 标准
大暑——极端天气下的自然智慧与健康守护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也是自然界最为“任性”的时段。烈日炙烤大地,高温令人难耐;暴雨突袭,洪水泛滥;台风卷风带雨,席卷沿海。在这充满挑战的节气里,古人用传说赋予自然现象生命,而现代科学则让我们读懂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通过文化与科学的融合,我们发现,大暑不仅仅是自然的考验,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对话。
  火神祝融的炙热考验:高温热浪下的健康风险
  相传,火神祝融是大暑的“主角”,他掌控天地的烈焰,每到大暑,祝融都会点燃太阳,将大地炙烤得滚烫。他的火焰不仅是惩罚,也是提醒:珍惜自然,善待环境,才能换来晚风送爽;否则,他的怒火将愈烧愈烈。在现代城市,祝融的“火力”因高楼林立、车辆密集的热岛效应而倍增。混凝土建筑储热效应,让市区温度比郊区高出5℃以上,俨然一个巨大的“蒸笼”。高温导致身体散热困难,引发中暑甚至致命的热射病。高温还会加重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病情,特别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古人通过绿豆汤、冬瓜汤等饮品“解火”,在庭院洒水降温,甚至用草席盖屋顶,抵御烈日。在现代,我们使用空调和风扇降温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温差过大引发感冒。同时,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有助于身体补充水分和盐分。
  龙王的愤怒:暴雨洪涝中的公共卫生挑战
  在古老的传说中,龙王掌控着雨水。大暑时节,他时而慈悲,降下及时雨润泽大地;时而雷霆,掀起暴雨和洪水。洪水过后,他的“水妖”便潜伏在积水中,传播疾病。洪水不仅冲刷河流两岸的植被,还携带垃圾、工业废水进入饮用水源,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洪水污染水源可能会引发霍乱、痢疾等肠道疾病。而洪水后的积水成为蚊虫滋生地,登革热等介水和病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大幅增加。洪水过后,焚烧艾草驱“水妖”是许多地方的传统习俗。艾草烟不仅能驱蚊,还象征净化环境的力量。同时及时清理积水、垃圾,喷洒杀虫剂,减少蚊虫滋生,确保饮用水经过煮沸或消毒处理能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风娘娘的试炼:台风来临时的团结与智慧
  风娘娘是大暑的另一位“主角”。她以台风的形式考验人类的团结与智慧。传说她的裙摆一挥,狂风暴雨便席卷而至,强风导致房屋倒塌、树木折断,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人们齐心协力加固房屋、修筑堤坝,她便会停手,挂上雨后彩虹。若台风破坏了供水和排水系统,导致饮用水污染,可能会引发腹泻、痢疾等肠道疾病。在古代,台风来临前,村民会插竹竿、加固堤坝以“镇风”。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可以通过气象预警提前储备食物、饮用水和药品,确保安全撤离。灾后清理垃圾、修复供水设施,喷洒消毒剂,从而预防疾病传播。
  大暑,是自然的炙热考验,也是生命的智慧启示。当祝融点燃大地,热浪席卷城市;当暴雨倾盆而下,洪水漫过河堤;当台风呼啸而过,大地接受了自然的考验,也唤醒了人类的反思。自然不仅在考验我们适应的能力,更在启示我们如何与它和谐共生。
  环境保护是健康的基石,学会与自然对话,才能实现真正的平衡。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为城市撑起一片绿伞;植树造林,优化城市规划,为每一寸土地留住清凉;保护水源,科学治理河道,为生态注入清澈的生命线。尊重自然规律,做好防灾减灾,我们才能在风雨中与自然同行。人类用千年的智慧,从传说中的“观云识天”走向今天的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卫星环绕地球,风暴路径被精确描绘;社区联防联控,洪水退去后环境迅速消毒。科技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提前应对极端天气,但每一次行动的背后,都离不开对自然的敬畏。
  大暑的酷热终将散去,洪水终将退潮,风暴终会停歇。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守护健康,让我们在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在现代科技中找到工具,在与大暑风雨交织的对话中感悟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意义,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守护每一片绿,净化每一条河,成为自然的伙伴,共同迎接健康与可持续的未来。
 

作者:史济萌(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王  姣 闫  旭
审核:潘力军
监制:王  林